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網站功能選單

臺北市孔廟儒學文化網

字型放大 字型縮小

趙岐

趙岐,字邠卿,京兆長陵人,東漢後期名望甚高的儒者。原本單名嘉,後因避難自保之故,因此改名為岐,用來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故土。岐娶馬融兄長之女為妻,但不齒於馬融外戚豪族的身分,因此常避不相見。由此可見趙岐脾氣的剛烈。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他接掌皮氏城長一職,當時正好適逢上級長官河東郡太守交接,誰知新任長官乃是當時中央宦官十常侍的親戚,趙岐對這種人感到不齒,於是立刻掛冠而去。趙岐也因為看不慣當時十常侍唐衡的兄長唐玹,在地方上蠻橫無德,因此常常疾言斥責。唐玹後來擔任京兆尹之職,趙岐深恐受到報復,因此四處逃難避禍。待唐氏力量消退,趙岐纔得以恢復正常生活。此時各府得知趙岐復出的消息,爭相延攬他入幕任職。後被啟用為并州刺史。
      靈帝時,他曾遭黨錮之災十餘年。後因四方兵起,始獲得重新任用為拜議郎。不料在一次出差的過程中遭到強盜擄去,盜賊得知所俘的對象是趙岐時,便要脅趙岐擔任他們統領。岐藉機脫困,纔獲得平安。另有一事也可見趙岐在當時名動公卿,德高望重的地位。當時曹操、袁紹與公孫瓚互爭冀州,三方大動干戈。但得知趙岐將至,各方都主動停火、率兵恭迎。趙岐要求三方停止戰火,大家二話不說,立即退兵。當時公孫瓚寫給袁紹的信件裡對於趙岐有以下的描述:「趙太僕以周、邵之德,銜命來征,宣揚朝恩,示以和睦,曠若開雲見日,何喜如之!昔賈復、寇恂爭相危害,遇世祖解紛,遂同輿並出。釁難既釋,時人美之。自惟邊鄙,得與將軍共同斯好,此誠將軍之眷,而瓚之願也!」而當曹操以司空職位預備代漢之時,多方大臣皆向曹操薦舉趙岐,曹操於是邀請趙岐擔任太常。
      趙岐雖然在儒學史上只留下了《孟子章句》一書,不過我們卻可以從他畢生的實踐裡看見儒學的另一種力量,《孟子》曾說道:「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民」,趙岐雖然沒有動怒,卻也同樣可以平定亂局,受時人景仰與信賴。

撰稿人:劉柏宏
網站滿意度調整